最近一不小心重拾了下以前的伪爱好:Hifi。为什么是伪爱好呢?说说我以前的设备就知道了:Meizu E3 + MX365\MX880。

Meizu E3是一款2007年盛行的国产mp3,用的philip的芯片,300大洋,对于当时的我来讲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MX系列的这两款耳塞是森海比较有名的平头塞,价格也是亲民价格,所以没有烧过设备当然就是伪爱好者了,嗯,其实现在也是,哈哈。

话说这两年也过得挺(mang)充(dao)实(shi)的,在这两年内已经没有专门的半小时是特地用来听歌的了,最近某一个时刻心中忽然响起了一个声音: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

我们已经无法像孩子一样,肆意大笑。

我们急于抵达终点,却忽略了沿途的美丽风景,

连出发的起点和初衷,也忘记了。

最后恍然大悟,无论是一个人走,还是结伴而行,

都要将纯真和热爱装进行囊,才能不负明月和骄阳。

回归初心,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

收,一不小心文艺范来了。这篇文章主要是记录我最近初烧便携消费级hifi的一些感触,也可以给一些想有点高品质音乐享受又不想花太多心思的朋友一些建议,老鸟和搞专业级Hifi的略过啦。

hifi是什么?

Hi-Fi是英语High-Fidelity的缩写,直译为“高保真”,其定义是:与原来的声音高度相似的重放声音。(百度百科)

那么问题来了,原来的声音是什么样子的呢?没错,就像我们想的那样,就是一个乐队在录音棚里面演奏出来的声音,但是又有一点差别。

乐队录制有点复杂,不是一个乐队在录音棚里面一块儿演奏,而是各个乐器分开演奏并录制,人声也是单独录制的,再把各个乐器的声音和人声通过软件合在一块儿。为什么要这样呢?一块儿演奏,一次性录制不是更方便吗?往后面看看就知道了。

我对于高保真这个概念是有一个疑问的:制作出来的CD在音源上已经不是高保真了。Why?因为录制出来的声音是经过后期处理才会作为CD发行的。这时候你就会问了:不处理不就是高保真了吗?不行的。

为什么呢?这时候要出来一个概念:听感,听歌时的感觉。高保真是原始的声音,原始的声音听起来就一定舒服吗?不一定的,不是说乐器的发声不好,人的因素不稳定,声音忽大忽小,录制的Mic对某些频响应不够等等很多因素都会影响录制的质量。所以原始的声音基本都要过后期才能作为CD发行的。

后期处理

我年轻时期做过非专业的后期(这时候一般会有崇拜的眼神望向我)。做后期一般会做的几个动作是:噪音消除,EQ,压限,混响。

噪音消除这步非常必要,不要问我为什么。

EQ。EQ是啥?简单来讲就是让低频强一些,或者是高频强一些。说人话:鼓声大一些,吉它声亮一些,人声清晰一些等等。为什么要做EQ呢?这里又涉及到了听感这个概念,听感是人的直接感受,是非常重要的

对于每一种声音:各种乐器和人声都会单独做不同的EQ调整。现在知道为什么要单独录制了吧?因为要对每个乐器的声音做单独的处理,这样才会把每种乐器的特点发挥出来。

比如鼓,大家对于这种乐器的感觉就是声音大,很震撼,这样我会把鼓的低频进行增强,吉它的声音是非常清脆的,这样会把次高频和高频加强一些,人声中有一部分中频是非常难听的,这部分一般都会进行衰减。

经过EQ后的声音会让我们听起来很舒服,吼吼,为了听感

压限。压缩和限制。比如我在录音棚唱歌时,有点投入,会不小心有时离麦近,有时离麦远,这样会导致声音忽大忽小,有时候还会一下有点激动,声音过大,乐器演奏时也会有这种情况发生。

这时候就需要把超过一定强度的信号做衰减处理,就是把太大了的声音减小,让声音的大小回归到一定的水平线内,好让听者听歌时不会忽然被变大的声音吓到。当然这只是里面一小块功能,实际处理会比这个要复杂一些。

混响。玩过唱吧的人都知道,加了混响,回声大了,声场大了,听起来一下就专业多了,能掩盖很多瑕疵,但是我告诉你我玩唱吧时混响一般加得小,为了声音更专业和真实(又开始装B了)。

在制作CD时,混响非常重要,最重要的目的是把各个经过处理了的声音合在一块儿,好让听者听起来是在听一支乐队演奏,而不是各个声音生硬的组合起来的。

结论

说到这儿其实我们已经知道,Hifi = 高保真 这个概念这东西在录制阶段其实已经就存在偏移了,一定要是高保真吗?No。

其实现在大众所说的消费级Hifi是在最小失真的前提下,给听者最好的听感,是在高保真和听感之间做的一个权衡。

下一篇文章讲讲声音到我们的耳朵里经过了哪些设备,好让我们知道去升级哪些设备可以让我们听到Hifi级的音乐。


Comments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